首页 > 市场 > 内容页

《摩诃止观》| 若观法性心。因缘生法一种一切种。一心一切心 全球快资讯

2023-04-24 06:45:09 来源:祖道影


【资料图】

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圆觉汝大智,黙然无言说。

离却一切相,是入不二门。

——祖道影

《摩诃止观》

[隋]智者大师

《摩诃止观》是智顗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学导论和禅学巨著。“摩诃”,意为大,指智顗所著渐次、不定、圆顿三大止观著作中最高阶段的《圆顿止观》,所以《摩诃止观》也称作《大止观》。“止观”,从狭义上说,指禅定修行的实践方法。

卷第七上

云何修邪。初从师受法。系心忆念名念处。为求此法勤而行之名正勤。一心中修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根。根增长名力。分别道用名七觉。安隐道中行名八正道。能如是修得善有漏五阴。当知道品皆是有漏。皆是无漏者。即是见谛思惟所行道品。一向是无漏。法华之文意在此也。从来虽言有漏中得修八正七觉等未有文证。而毗婆沙云。若八正在七觉后。亦得是有漏亦得是无漏。何以故。依八正入见谛即是亦无漏。若八正在七觉前一向是无漏。此则可解。引婆沙文证成二意。又亦漏无漏即是对位意也。诸道谛三十七品。今不具记。但明无作道谛三十七品。成于一心三观义也。大品云。欲以一切种修四念处者。念处是法界摄一切法。一切法趣念处是趣不过。 华严云。譬如大地一能生种种芽。地是诸芽种也。法华云。一切种相体性。皆是一种相体性。何谓一种。即佛种相体性也。常途云。法华不明佛性。经明一种是何一种。卉木丛林种种喻七方便。大地一种即是实事。名佛种也。今一念心起不思议。即一切种。十界阴入不相妨碍。若观法性因缘生故。一种一切种。则一色一切色。若法性空故一切色一色。则一空一切空。法性假故一色一切色。一假一切假。法性中故非一非一切。双照一一切。亦名非空非假双照空假。则一切非空非假双照空假。九法界色即空即假即中。亦复如是。是名身念处。若观法性受。法性因缘生故。一种一切种一受一切受。法性受空故。一切受一受一空一切空。法性受假名故。一受一切受一假一切假。法性受中故。非一受非一切受。非空非假双照空假。则一切非空非假双照空假。九法界受即空即假即中亦复如是。是名受念处。若观法性心。因缘生法一种一切种。一心一切心。法性空故。一切心一心一空一切空。法性假故。一心一切心一假一切假。法性中故非一非一切。非空非假双照空假。九法界心亦复如是。是名心念处。若观法性想行两阴。因缘生法一种一切种。一行无量行。法性空故一切行一行一空一切空。法性假故一行一切行一假一切假。法性中故非一非一切。非空非假双照空假。一切非空非假双照空假。九法界行皆即空即假即中亦复如是。是名法念处。如是念处力用广博。义兼大小俱破八倒。双显荣枯双非荣枯。即于中间入般涅槃。亦名坐道场。亦名摩诃衍。亦名法界。兼广之义其相云何。法性之色实非是净。而凡夫横计为净。是名颠倒实非不净。二乘之人横计不净是名颠倒。今观色种即空。一切即空。空中无净云何染着。是名凡夫计净倒破枯念处成。色种即假一切皆假。分别名相不可穷尽。假智常净不为无知尘惑所染。 云何滞空而取灰灭言色不净。是名二乘不净倒破荣念处成。是名八倒俱破枯荣双立。观色本际非空非假则一切非空非假。非空故非不净倒。非假故非净倒。非净倒故则非荣树。非不净倒故则非枯树。非枯非荣则非二边。无边无中乃名中间。佛会此理故名涅槃。亦是非净非不净。八倒不生名为涅槃。如是涅槃名秘密藏。安置诸子秘密藏中佛自住中故言入也。法性之受本非是乐。而凡夫之人横计为乐。是名颠倒。实非是苦。二乘之人横计为苦。今观受种即空一切皆空。空中无乐云何生染。则凡夫倒破枯念处成。受种即假一切皆假。以无所受而受诸受。名闻分别不生厌畏。 欲者。专向彼法。亦名庄严彼法。定中观智如密室中灯照物则了。以照了故断行成就修如意足。 精进者。成就彼法法性不动而寂然精进。无间无杂。断行成就修如意足。心者正住。观察彼法一心中缘。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断行成就修如意足。 思惟者。善能分别彼法方便。如此思惟不令动散。定思惟故断行成就修如意足。能如此修定心而入不须余法。若不入者当修五根。信三谛理是三世佛母。能生一切十力无畏解脱三昧。但念处修不求余法。是名信根。 进者。以信摄于诸法。信诸法故倍策精进。 念者。但念正助之道不令邪妄得入。又此法者为精进所修。是法不忘故名念根定者。一心寂定而行精进。又此法为念所摄。是法不忘不动故名定根。 慧者。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但修五根亦能入道成摩诃衍。若不入者。进修五力令根增长。遮诸烦恼名之为力。信破诸疑无能动者。精进除懈怠如本所愿皆得成就。念破邪想不为烦恼所坏。定破散乱远离愦闹。虽有所说不碍初禅。善住觉观不碍二禅。心生欢喜不碍三禅。教化众生不碍四禅。妨四禅法不妨诸定。亦不舍定亦不随定是名定力。慧破邪执一切执一切慧双照具足。是名慧力。如是五力名摩诃衍。若不入者。用七觉均调。心浮动时以除觉除身口之粗。以舍觉舍于观智以定心入禅。若心沈时精进择喜起之。念通缘两处。修此七觉即得入道。大论云。若离五盖专修七觉。不得入者无有是处。若不入者修八正道。更以出世上上正见观三谛理。以正思惟发动此观。如法相说自他俱益。即是正语。若黑业得黑报。白业得白报。杂业得杂报。非白非黑业得非白非黑报。约小乘作可解。今言沈空是黑业。出假是白业。两兼是杂业。中道是非白非黑业。皆名邪命。若业能尽业名为正业。依此而行名为正业。正业不为二边所牵。见他得利心不恼热。而于己利常知止足。是为正命。善入正谛名正精进。心不动失正直不忘名正念。正住决定名正定。因是八正道即得入理。大经云。若有能修八正道者。即得醍醐。如是道品非是对位。但于初心观法性理。即得具足。大论云。四念处中四种精进名四正勤。四种定心名四如意足。五善根生名为根。根增长名为力。分别四念处道用名为觉。四念处安隐道中行名八正道。故知初心行道用三十七品。调养止观四种三昧入菩萨位。如此道品是大涅槃近因。余诸道品名为远因(云云)。 今以譬显此义。植种于地芽嘴初开。生根下向枝叶上布。其花敷荣结果成实。法性法界为大地。念处观为种子。四正勤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增长。七觉如开花。八正如结果。结果者。即是入铜轮位证无生忍。亦名至宝所。亦名入秘藏。亦名得醍醐。亦名见佛性。亦名法身显八相作佛。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此之谓也。若通途释道树者。如大品明。离三恶道名叶益。得人天身名花益。得四道果名果益。此偏就空为释耳。免二乘地为叶益。得变通身为花益。具道种智为果益。此偏就假为释耳。免二边缚为叶益。受法性身为花益。证入佛性为果益。此偏就中为释耳。若总就三观者。即空名叶益。即假名花益。即中名果益(云云)。

往期推荐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