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5月8日电 (艾庆龙 闫姣)在甘肃中部,有一个叫临夏的地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算十分知名。但在考古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眼中,这是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曾是国际研究热点地区,成就了一批知名研究者。
(资料图)
8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开幕,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在致辞环节,相比常规,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特意增加了对专家学者的请教,并提出包括“中华文明的一些形态是否从黄河上游的古临夏及其相邻地区发源并向周边传播?”“是否能够证明古临夏地区是‘玉石之路’和‘海贝之路’的重要节点?”等六个问题。
航拍视角下的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该馆位于临夏州和政县。(资料图) 和政县委宣传部供图
郭鹤立说,举办论坛初衷是希望能够把全国考古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的目光吸引到黄河上游或古临夏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上来,掀起研究热潮,产生重大成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作出贡献。
对于临夏的考古底蕴,郭鹤立如数家珍。他说,临夏不仅见证着地质变迁的漫长进程,还是一方物种演进的神秘乐园,讲述着生命律动的多彩故事。
临夏盆地被学术界誉为“全球盆地研究亮点”“最漂亮的陆地磁性剖面”,是探寻地球演变的最佳见证地之一。有距今1.2亿年至1.44亿年前的炳灵石林丹霞地貌;有距今3000万年至360万年的东乡毛沟剖面;还有160万年以来的黄土沉积、丹霞地貌等组成的连续天然剖面,形成的地层序列跨度之长、记录之完整、年代之清晰,世所罕见。
在物种演进方面,临夏有距今7亿年至2.3亿年的珊瑚、海绵、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菊石等海洋生物化石;有距今1.3亿年至1.2亿年前的白垩纪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有距今3000多万年至100多万年的和政古动物化石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
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处古老文明的兴起,都源于一条功不可没的奔流长河。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河流纵横,黄河干流及其支流贯穿全境。
考古专家在临夏首次发现并命名了多种文化类型,有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唐汪式等。临夏现有各类遗址829处,其中世界级遗址点1处、国家级7处、省级24处。
为深入挖掘史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阐释临夏地区在史前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临夏先后成立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临夏研究基地、临夏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创办《彩陶文化研究》季刊,推进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洮河文化公园建设,申报创建齐家文化国家遗址公园、新庄坪黄河文化遗址公园、林家遗址公园、边家林史前遗址公园。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12月,临夏官方从自然、历史、地理、人文、民族、实践、发展等方面,总结提出“十有临夏”。
为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换,临夏明确把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现有A级旅游景区37家,“五一”假期,作为“兰州后花园”的临夏共接待游客332.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6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