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7期职业化执行铁军】王国钟:如何培养员工的自驱力?必须培养一个核心思维!
(资料图片)
导读: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它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渴求贤才,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
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所以他是60后,当时47岁,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当时27岁,两人相差20岁。
那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招聘到80后的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带给我们今天的企业招聘管理怎样的启示呢?
来源:网络
刘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与曹操相比,刘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不强。刘备意识到了智谋之士的重要性,他心里非常清楚,他要取得快速发展,扩大自己的地盘,急需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辅佐他。
这位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具备刘备及身边人所没有的条件:有较强的战略眼光;有较强的分析思维;有较强的求职动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招聘三国时期不像现在手机、网络什么的这么发达,所以招聘的渠道和手段相对较少。
像刘备这样的初创公司,典型的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内部培养来不及,外部招聘找不到,因此选人必须另辟蹊径,而他的招聘定位也十分准确:
1、打着刘皇叔的旗号,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要成大业,必须要有一块像模像样的牌子。
2、主动出击,定点搜寻。像刘备这种创业型公司,如果守株待兔,人才主动找上门来的机率是很低的,所以他就采取熟人推荐、挖别人墙角两种方式来主动网罗人才。
3、树立雇主品牌,刘备三顾茅庐中的种种细节,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
刘备为什么看中诸葛亮企业要明确招聘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 基本原则是”不求最优秀,只求最适合”。1、看学历,这得从他的老师说起。诸葛亮的老师到底是谁,众说纷坛。
但是,与刘备的老师卢植(官至尚书)、曹操的老师乔玄(官至太尉)、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等官方名士相比,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知名度,都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如果说刘备、曹操是985高校毕业的,诸葛亮也算得上二本毕业。
2、看出身,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他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3、看气质,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小诸同志颜值爆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助理。综合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高富帅。
4、看才学,认识诸葛亮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5、看志向,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志向远大,是有意要出来当官的。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虽然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待业青年,但却是一个高潜质人才,既有才学,又有人脉,求职动机又强,符合刘备招聘条件中的几条,所以刘备要选他。
刘备哪些地方吸引诸葛亮1、有远大抱负,对于老板来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老板有抱负,下属跟着你才会有肉吃。
2、发展空间大,像曹操、刘权、袁绍集团人才济济,诸葛亮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但在刘备这里,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3、刘备有诚意,不光是上门拜访三次这么简单,就是在今天来看,让一个60后的老板去找一个80后的应届毕业生,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每次上门,关羽、张飞都不耐烦,而刘备总是很沉得住气。
特别是最后一次,刘备见诸葛亮之前还特地吃了三天素,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当男神的节奏。
刘备是怎样评测诸葛亮1、 是面试方法恰当,刘备在面试诸葛亮时,问了一个问题:“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表面上看是在向诸葛亮请救,实际上是在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2、是面试流程严谨,在面试前刘备做了背景调查。面试时,刘备先考察诸葛亮的能力,之后再谈入职一事。
这样一整套流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衔接顺畅,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恰到好处的。
3、是注重试用期的管理,刘备把诸葛亮招聘进来之后,没有不闻不问,而是“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这是一举三得,一来讨论了业务问题,二来进一步考察了诸葛亮的能力,三来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起到了激励作用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后台联系